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奏响人才兴藏宏伟乐章

时间:2017-10-07 13:19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奏响人才兴藏宏伟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人才和群众,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兴藏战略,人才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喜人局面,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人才总量达到34.94万人,人才贡献率达到8.9%,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补齐急需紧缺人才短板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多次强调,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完善和落实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全区各级各部门着眼西藏特殊区情和阶段性特征,实行更积极、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广开进才之路,雪域高原飞来了更多“金凤凰”。

——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出台自治区首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科研经费、个人补助、薪酬待遇、住房政策、家属安置、职务评聘和奖励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6年首批引进高层次人才34人,2017年拟引进61人。出台《西藏自治区博士服务团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吸引博士服务团进藏服务锻炼。2015年、2016年接收博士服务团人数名列全国前列,博士服务团成员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40余个,组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专利7个,引进项目64个,实际到位资金11亿多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达到4000多人,“千人计划”实现零的突破,“万人计划”达到13人。

——人才引进力度空前。坚持敞开大门,打好高原牌、政策牌、特色牌,多措并举引进人才。五年来,引进医疗卫生、农林水电、工程技术等专业区外高校毕业生6400余名,有效弥补了人才紧缺短板。研究制定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的意见和留藏办法。2014年起志愿者队伍规模从原有的450人扩大到每年2000人。四年来,共招募志愿者4900余人、留藏1793人。这项工作已成为一项民心工程、种子工程、民族团结工程。

——建立柔性引才机制。采取人才入股、技术入股、项目嫁接等方式,吸引内地“星期天专家”“候鸟型专家”帮助西藏解决关键性技术和难题。建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吸引科学家进藏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每年有1/3的时间在高原工作,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2017年获得维加奖,是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扭亏为盈。西藏农牧学院引进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武高林教授,拓展青藏高原植被生态恢复研究领域,带领学生完成2篇SCI文章,申请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填补了多项科研空白。

“精准滴灌”强化本土人才培养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始终坚持需求导向,下好人才培养先手棋,源源不断为各领域、各行业输送各类人才。

——发挥中央特殊政策撬动作用。围绕落实国家人才、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特别是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借助国家层面人才培养平台,利用外派挂职、进修深造、培训锻炼等途径,提升整体素质、培养骨干人才。将中央支持自治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作为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西部之光”“西藏特培”等重大人才项目实施。五年来,为西藏培养免费医学生756名、免费师范生1341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700余人。

——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坚持区内联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技术企业等,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区外联合,加强同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打造人才孵化新平台。在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同志的倾力推动下,清华大学与西藏签署了《干部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协议》,把西藏作为推荐毕业生工作的重点地区,在清华大学建立了西藏领导干部培训基地。2017年,清华大学在西藏招收本科生史无前例的达到14人。同时,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创新平台,探索选拔培养行业领军人才的措施办法。五年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达到287人,打造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选拔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100人,选拔文化名家暨“五个一批”人才100人。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精尖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截至2016年底,“三支”人才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3.8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6.71%。

——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创业行动。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就业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建成众创空间5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3个,首开青年创新创业发展论坛,高校毕业生成为“双创”主体。加快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高原特色农牧业工作站、藏医药产业工作站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拉孜县女大学生次央创办的村里第一个羊毛制品专业合作社,去年收入达到270多万元,带动9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尼玛旦增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在拉萨创办的餐具消毒公司,已占了拉萨餐具消毒市场份额的80%以上,年营业额900余万元。

“巧借东风”干部人才援藏谱新篇

西藏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西藏。坚持把援藏干部人才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为西藏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把中央要求与西藏实际和当前援藏工作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在转型升级、深化拓展上做文章。积极协调中央国家部委和各对口援藏省市增强援藏干部人才选派的针对性、精准性,增加援藏干部人才中教育、卫生、科技、农牧、旅游、扶贫开发、园区开发等急需行业和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比重。第八批援藏干部中,专业技术人员达690人,占比44.2%。

——援藏干部人才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五年来,累计落实计划内资金157亿多元,实施各类项目2750多个。引进内地企业640多家,协议投资500多亿元。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推动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产业援藏向脱贫攻坚聚集,“十三五”期间已明确实施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就业扶贫、人才智力扶贫等项目742个,涉及援藏资金120亿多元。深入开展“藏汉亲·感党恩”活动,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5000多个,办实事好事1万多件,极大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援藏队”。援藏干部人才充分发挥政策熟、业务精、观念新的优势,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方法引入西藏,带动和促进了当地干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素质提升。采取项目化运作、专家团队定期赴藏等方式,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短期援藏,协调各对口援藏省市和单位选派一大批教育、卫生、科技等西藏急需人才进藏工作,扩大了人才援藏规模。启动实施医疗人才、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创新了干部人才援藏模式。仅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开展两年多来,三批480名医疗人才进藏开展工作,已帮带73个医疗团队、497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医疗骨干223名。

“沃土滋养”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环境育人化人,也留人成就人。牢牢牵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营造良好的引才、育才、用才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文化艺术等26个行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施细则,制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办法。坚持解放思想、降低门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着力解决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引才。

——构筑人才“强磁场”。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宝贵、最可持续的第一资源,主要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全区知名专家学者座谈会、博士服务团成员和区内博士代表座谈会,勉励大家爱国报国、扎根西藏、奉献高原、建功立业。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与专家交朋友、结对子。设立西藏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共投入8100余万元,实施了171个重点人才项目。坚持把人才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2016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4%。

——让各类人才“名利双收”。加强政治引领和吸纳,推荐先进模范专家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邀请专家代表列席党的有关会议和人大、政府、政协有关会议,参加重大活动。推选西藏唯一的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建立自治区人才荣誉制度,先后出台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科学技术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等系列人才表彰激励意见。着力打破“大锅饭”格局,采取项目工资、年薪制度等方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薪酬待遇,让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制定出台高海拔地区医务人员奖励办法,最高年奖励金额达到6万元,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人才造就伟业,时代呼唤人才。在新的起点上,人才工作必将破浪前行,不断开创新局面。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