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西藏

时间:2018-02-03 09:03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西藏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54岁的索朗多吉“守山护林”已经有12个年头。
 
这里紧靠318国道,平均海拔4342米,39万亩的天然林沿路向东,至米拉山口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交汇。日多乡来往人数众多,不时有过路者停留。他们有的搭起帐篷,烧火做饭,留下火灾隐患。
 
“一旦着火,一座山就没了。” 12年间,怀着对此的担忧,索朗多吉每隔几天就要出门巡山。他在天刚亮时出发,带上水、糌粑和消防工具,一走就是一天,日落时才回来。
 
令他自豪的是,日多乡至今没发生过火灾。不仅如此,因为他的工作,10多年前曾严重的滥砍乱伐现象和盗猎野生动物情况也没再出现。白唇鹿,黑颈鹤时常出没,多年来与这里的老百姓和谐共居。
 
在墨竹工卡县,像索朗多吉这样的公益林管护员共有1082名。他们平均每人管护2379亩面积的森林,并在每年获得11596元的管护资金。通过参与公益林管护获得劳务收入,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实质改变。以前只见自行车的日多乡,如今每家每户都至少有辆摩托车。2015年,索朗多吉还掏4万块买了台小轿车,“出行更方便了”。
 
 
索朗多吉家里有11口人,靠放牧为生,2005年,他被乡里的群众推举为护林员,来到日多乡公益林管护站工作,当时乡里像他这样的护林员有30多个。
 
2004年,国家开始在西藏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当年即投入资金7078万元,对西藏97.46万公顷重点生态公益林实施了补偿。2009年,这项资金投入达到了7.5亿元,管护面积扩展至1004.82万公顷。
 
十年前,西藏当地的老百姓还习惯烧柴生火的日子,冬天取暖,日常做饭都依赖居民外出砍树,索朗多吉管护的森林中滥砍乱伐的现象就很严重。不仅如此,在墨竹工卡县迁徙、栖居的黑颈鹤、马鹿等野生保护动物也常被偷猎,当地生态环境一度恶劣。
 
要保护好森林,守住生态“底线”,对索朗多吉来说,工作看似简单,但实则枯燥繁重。一到巡山的日子,他得整夜住在设施简陋、寒冷透风的管护站,天刚亮就带着工具出门,天黑时才回。
 
带着水和糌粑徒步一整天,索朗多吉需要时刻留意几个问题:有没有火灾险情?有没有森林病虫害疫情?有没有树木被乱砍滥伐、非法运输?有没有野生动物被盗猎?有没有野生植物被盗挖?
 
墨竹工卡县如今拥有全拉萨最大的公益林管护面积,达257.4085万亩,只在日多乡就有39万亩,索朗多吉和其他护林员依靠徒步,巡山面积广、时间长,需要多加留意的地区更是不少。碰见一些砍伐、偷猎的人,索朗多吉每次都会耐心劝服。遇到不听从教育劝服的,他还需要将其带回管护站,等待有关部门赶过来做处理。
 
“累是累了点,但没什么,保护好森林就行。”近年来,墨竹工卡县从下辖的七乡一镇中选拔了8名素质高、责任心强、年富力强的管护人员为队长,索朗多吉就是其一。除了平日里的巡逻,他几乎每个月还要到各个村里宣讲,给当地的老百姓讲解《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加强他们的防火灾、禁砍伐等生态保护意识。
 
如今,索朗多吉带领的护林员团队已有166人,大家制定了严格的分工标准,每十天轮换一次,每次5人值班,其中1人看护公路周边,其余4人出门巡山。每个护林员接受了简单的消防知识培训,出门巡逻时都要带上必要的消防工具,碰上小型的火灾隐患即可自行处理。
 
守山10多年,索朗多吉说自己见证了当地民众生活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95%以上的居民都用上了天然气,砍伐树木现象已颇为罕见。各家还在房前屋后积极种树,平均每户都要种30、40棵。
 
2017年,墨竹工卡县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年资金已达1254.718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管护人的工资,每名管护人员一年的劳务收入就超过1万,不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
 
索朗多吉一家人除护林收入外,依靠卖虫草、放牧等其他工作,如今一年的经济收入已超过6万,“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前两年还买了一台小轿车。”
 
“每个站长就能把一个站管理到位。现在每年一到秋天,这里山上都是连片的红色,很漂亮。”唐耀军表示,“我们老百姓都很自觉地、自发地管护森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很强,你要去打猎,很快就有人举报。”
 
 
林芝市巴宜区:生态好了,旅游的人才多
 
不仅自己不破坏林地,还劝导周围人一起保护森林,对于林芝市巴宜区林业局局长格桑扎西来说,正是因为当地老百姓人人争当“生态战士”,才有了林芝“生物基因库”的美誉。“如果不靠群众不靠护林员,光靠我们林业部门是做不了的。”
 
沿318国道一直向东,入川前会路过一个叫罗布村的小镇。这里位于林芝市巴宜区东部,距离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不足1公里。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是广东省重点援藏建项目,也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被明确定位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旅游景区,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有“天然氧吧”之名。
 
受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辐射,罗布村的旅游配套产业也跟上了步子。过去,“砍树”是村里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居民的一条赚钱路子。砍下来的木材用作家具材料偷运出去,有专人收购。但木料价格不高,一年到头只有2000多块的收入。如今,每家单是开家庭旅馆接待游客的年收入,就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今年54岁的村民罗布自言“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上世纪80、90年代起,他就和村里的青年男性一起砍伐松木,砍下的木料整车运到外地卖,每到夏天,“山都被搞得很难看。”
 
如此持续七八年,罗布在30多岁的时候开始感受到变化。“我们本来是砍树赚钱,但当时国家补贴来了,不让砍树了,我们开始一点点减少砍树。”2000年以后,国家补贴加码,乱砍现象逐渐消失。
 
罗布本人也在2007年角色一变,由“砍伐者”变成了“守树者”。当年他开始巡山,把原来伐木弄坏的清理掉,用自己重新栽种的松树苗代替。“每年3、4月份栽树,林业局给我们树苗,我们栽,栽完了自己保护。村里到山上五六个小时,每年春天栽树的时候,我们就背上树苗,带上午饭,徒步进山。”
 
罗布一家4口人,靠开家庭旅馆、加上护林补贴、教育补贴、住房补贴等,年收入已达5万元。平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背着工具去巡山。村里9个护林员分成三组,每天进山巡查,遇到野生动物需要保护救助的,以及小型的火灾险情的,就能组织周围群众进行处理。
 
“生态好了,旅游的人才多。来这里旅游就是看森林、看风景。”罗布说,只有村民自己把生态保护好,旅游才能发展起来。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