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高原探古:合作开展的西藏文物考古工作

时间:2018-01-09 16:27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高原探古:合作开展的西藏文物考古工作


西藏历史悠久,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中华大家庭增添了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文物工作。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部署制定专项法规,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相关工作。西藏文物系统工作者与各地文物援藏干部一道,揭开了西藏文物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西藏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成绩令人骄傲。在西藏文物局组织和各省市兄弟单位的帮助下,自20 世纪80 年代至21 世纪初,顺利完成的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自治区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各类文物古迹和重要遗址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昌都卡若、拉萨曲贡、阿里古格故城、托林寺、皮央东嘎石窟、阿里卡尔东城址及故如甲木墓地等一系列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国内外藏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拥有一支工作中组成的汉藏团结、密切协作、并肩奋战的队伍;更体现了文物考古人服从大局的奉献精神,来自全国的文物工作者和西藏文博行业干部职工,汇成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坚强的中流砥柱。他们在高原艰难、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国家各项援藏工作中树立了典范。
 
 
 
西藏考古工作的初创期
 
西藏现代考古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以罗列赫、杜齐、黎吉生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西藏高原的早期墓葬、遗址以及吐蕃时期的墓葬、藏文石碑,还有展现佛教艺术的古建筑、古壁画等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由于当时工作的局限性,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他们的工作虽然带有一定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客观地说,他们的工作毕竟揭开了西藏考古的序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开拓性的工作,应当给予客观的评价。
 
1956 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宗溥先生在藏北那曲采集到了一件细石核,它开启了西藏史前文明科学研究的先河,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在西藏现代考古工作的开端。
 
1959 年,中央文化部西藏文物调查工作队对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的相关寺庙开展了西藏文物调查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专业考古学者第一次进行的比较全面的文物考古调查。在之后的1961 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对林周县彭波农场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第一次我国藏、汉两个民族的考古工作者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
 
1964 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科考队)在藏南定日县苏热地点采集到可能属于旧石器中晚期的打制石器标本约40 件。1976、1983 年,科考队、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在藏北申扎珠洛勒、阿里日土扎布、藏北多格则等地点采集到打制石器200 多件。
 
1976 年,科考队、南京大学等在藏北的雅曲雅士、才多茶多、带碧让错、巴毛宗、确且宗、双湖等6 个地点采集到石器标本数百件;在阿里普兰县玛法木错东北岸、日土县帕也曲真沟及吉隆县戳错龙湖西岸等三个地点共发现石器制品64 件。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西藏考古工作的初建时期,并且为我们后来西藏考古合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和文物普查
 
1977 年至1979 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联合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对昌都卡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已故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童恩正先生主持了这次发掘工作,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也曾亲临现场进行指导。不但为西藏石器时代考古,而且在西藏史前文化的内涵、区域特征等方面首次提供了具有地层依据的实物资料。卡若遗址独具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学者们把文化内涵、特征等方面有相同点的小恩达等遗址一起命名为“卡若文化”。这次发掘的遗址总面积达1800 平方米,发现房屋、道路、窖穴、石祭台等各类遗迹,并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石器、骨器、陶器及动物骨骼、粟类作物等遗物。
 
 
 
1984 年至1992 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主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湖南省文物局等单位援助支持的西藏第一次文物普查正式开展。对西藏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西藏地区各类文物、古迹以及重要考古遗址的分布状况,对已查明核实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遗址与墓葬都做过不同程度的试掘清理,从而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这些考古材料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西藏历史时期,时代跨度几乎包括了西藏史前时期一直到以后各个历史阶段,内容广泛涉及旧石器时代遗存( 包括打制石器地点)、细石器地点、新石器时代遗址、大石文化遗迹、古代岩画、古墓葬、佛教寺院及石窟寺遗址、摩崖造像、古代城址等,无论是从地域分布范围上,还是从材料的丰富程度上,全面超越了以往西方学者在西藏考古领域中所做的工作。其中包括日土县阿垄沟石丘墓地、《大唐天竺使出铭》汉文摩崖碑铭等重要的发现。这是西藏文物考古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点。
 
在这一时段的援藏工作中,陕西省是最早主动提出文物考古援藏的兄弟省份。1984年至1992 年,在为期9 年的西藏文物普查过程中,陕西省先后派出援藏文物普查队3 批16 人赴藏工作,共计完成42 个县市的文物普查任务以及9 个专题的重点调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考古工作全面开展,与内地的合作也进入高峰期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西藏考古工作进入了全面的开展,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也同内地的兄弟单位进入了合作高峰期。其中,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联合发掘了拉萨曲贡遗址、曲贡墓地和朗县列山墓地,同湖南省文物局联合发掘了昌果沟遗址,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托林寺、卡尔普墓地,同川大联合对皮央东嘎等阿里地区的洞窟和早期聚落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2003 年为配合青藏铁路西藏段的施工建设,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西藏自治区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进行了基本建设项目的首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大量的细石器文物点、发掘了加日塘等相关沿线的遗址。
 
2005 年至2007 年,受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办委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对萨迦南寺和北寺开展了考古清理。2005 年7 月初至9 月底为第一年度,2006年5 月至10 月初为第二年度,2007 年8月15 日至23 日为第三个年度。其中前两个年度历时7 个月,为调查与发掘的重点;最后一个年度对萨迦北寺遗址的历史背景与整体建筑沿革等作资料补充调查与实地确认。至此,此项工作圆满结束。三年中,来自陕、藏、京10 位专业人员参加了此项工作。对萨迦北寺得确颇章、古绒、乌孜大殿、南寺羊马墙及护城河等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6126 平方米,清理土石方5896 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109 件。调查建筑遗址7 处,佛寺1处。绘器物图452 幅、遗迹图68 张、拓片678 张。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