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藏王陵脚下的援藏人 白俄罗斯

时间:2017-10-22 14:36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藏王陵脚下的援藏人 白俄罗斯

 
  汪洋是湖北襄阳枣阳市妇幼保健院内儿科的一名普通医生。今年5月,他告别妻子和9岁的儿子,远赴平均海拔近4000米、素有“吐蕃故都”之称的藏王陵脚下——西藏琼结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医疗援藏工作。
 
  汪洋到琼结县人民医院工作至今,门诊接待农牧民患者超过400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10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100%,深入基层进村义诊3次、共计200多人次,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不计其数,多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在短短几个月里,琼结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疗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整体水平上了台阶,并切实践行了“小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的精准医疗扶贫政策。
 
  说起汪洋的故事,不仅有温暖还有感动。
 
  “缺氧,但不缺精神”
 
  2017年5月5日,湖北省襄阳市卫生计生委选派5名医护人员组成援藏医疗队,前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开展短期技术援助工作。汪洋接到入选指令后,二话没说便奔赴医疗前线。
 
  援藏医疗队5月7日到达山南市琼结县。5月份的琼结县仍然相当寒冷,早晚温差很大,更让人难以适应的是因高海拔而引起的一系列高原反应。虽然预先有心理准备和防范措施,但仍会出现严重的头昏、头痛、憋气、胸闷、流鼻血等症状。
 
  汪洋克服了这些高原反应,并鼓励援藏同伴,要向一批批援藏的老前辈那样“缺氧不缺精神,掉肉不掉骨气”,用实际行动,把“援藏”这个神圣的名词,注解出幸福与感动、温暖与责任。
 
  汪洋通过“传、帮、带”和身体力行,主动帮助西藏的同行们提高医疗水平。面对严重的生理心理不适应,汪洋毅然放弃了当地医院安排的一周休息调养,立即投入工作,边干边适应。带着对琼结群众的深情厚谊,汪洋忘我地投入工作,很快忘却了水土不服等种种困难,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琼结县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除了在内儿科开展诊治,他还承担了24小时随时应诊及处置危重患者的二线班,对急危重症状做到每例必到,保证正常的医疗技术开展。
 
  汪洋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号码向所有患者公开,不管多累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就连各县(区)的兄弟医院遇到危、急、重病患者,只要接到会诊通知,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
 
  在医疗技术援藏工作中,汪洋始终牢记党和家乡父老、医院领导及科室同事们的重托,在辛勤工作中挥洒汗水,在汗水中收获喜悦。援藏,不仅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更是这种荣辱与共的祖国大爱而形成的一种强大力量,让藏汉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快乐工作,乐在其中”
 
  入藏工作后的第三天,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汪洋不顾高原反应,下乡送医送药,从上午九点到中午一点,顶着烈日接诊、问诊、送药,共计为300余人诊治,后来才发现由于日照太强,脸上和脖子上都已晒脱了皮。
 
  当我到达琼结县人民医院、进入角色开始工作时,才发现这里的各项基础条件非常落后。要想为群众及时解除病痛,就要多开展内科工作,但存在很多困难……我深深明白,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先学会融入!要想让他们接受我,我必须先真正做到接受他们。事在人为,说百遍不如做一遍。他们不愿做的,我主动做给他们看;不会做的,我一次次教他们,就这样,达到了所期望的效果。”汪洋抱着来了就得留下点什么的信心,希望通过“传帮带”为受援单位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琼结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相对简陋,住院病人寥寥无几,进藏后第二周,在对一位43岁的高血压3级、心功能2级藏族女病人诊治中,汪洋与同事们认真检查病人身体状况,在没有心脏彩超支持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从医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作出判断、开医嘱。两天后,病人的病情逐渐缓解。
 
  以医术援藏,做好传帮带工作,汪洋作为资历较深的主治医师,在医疗查房中认真讲解、带教、病例讨论中善于引入新的学术观念,帮助科室进一步完善医疗规章制度,比如病案书写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使琼结县人民医院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
 
  汪洋除了在琼结县医院给全院医护人员公开授课外,作为经验丰富的内科医师,他不但在日常诊断中认真向年轻医生们讲解病因,手把手带教,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举办理论知识讲座10余次。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汪洋常常备课、学习到深夜两点、三点,在科室里定点“一对一”地带教藏族医师。
 
  “融于热土,为爱而战”
 
  在日常工作中,汪洋除了做好医疗服务工作,还不忘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赢得了藏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中,汪洋总能以自己率真豪爽的性格与藏族同事们打成一片,时常交心谈心,交换意见,对藏族群众关心备至,嘘寒问暖,务实地开展医患沟通工作。
 
  为了能更好地和藏族同胞交朋友,也为了更好地在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汪洋积极参加援藏工作队组织的学藏语、藏族风俗、藏族歌曲等活动,在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学会了融入、感受到了快乐。
 
  正如汪洋在工作日记中写道的那样:“西藏的天空下,我看到的不仅是蓝天白云、雪山圣湖,打动我的还有那些善良朴实的藏族同胞们,在这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着每一个陌生人微笑,他们也会用同样带有善意的笑颜迎接你……还记得在村乡小学里给孩子们体检,他们带着高原红的小脸蛋儿,清澈快乐的眼神,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不曾领略过都市的繁华,父母用骡马驮着行李送他们来上学,小小年纪就开始寄宿生活,这是城市里的孩子从未体验过的。”
 
 
  “8月最后一天晚上7点多,我接到院长的电话,外科一位8岁儿童在手术室行急诊阑尾炎切除术,出现了高热昏迷,要求我马上赶到手术室,时间就是生命,平日10分钟的路程,5分钟赶到。昏迷,体温41℃,呼吸急促,想起正在焦急等待的患儿家长,还有正在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询问病史,查体后果断下达口头医嘱,抽血化验,用药……,半小时后,孩子的意识开始恢复,40分钟检验报告出来,大家都惊呆了,高钾血症,败血症,随时都会危及这个孩子的生命,继续下医嘱,用药。是否转上级医院,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危重症对于这样一家县级医院来说,压力可想而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长陆续赶来,决定权落在了我这个援藏医生手里,既然来援藏就要有所作为,就要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这是我的职责,复查后再决定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再次复查的结果有所好转,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两点,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第二天早上,还是按时到医院,来到病床前,孩子已经清醒了,但是各项指标不
 
  “在下水乡唐布齐村义诊,那些老人将我们分发的药品视如珍宝,小心翼翼地收好,双手合十向我们致谢,每每这样的时刻,我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渴求。因为‘组团式援藏’我们聚集在雪域的苍穹下,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为这里的医疗事业做出一点点改变,也算实现了自己的一点价值……”
 
 
  “援藏医生的到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进来,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程序,带来了新疗法、新技术,填补了县级医院的医疗空白。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了技术水平,帮助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同时,开展了一些健康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西藏人民的热烈欢迎。”琼结县卫生局副局长、同为援藏干部的张晓华不无感慨地说。
 
  行走在西藏大地,听到援藏兄弟姐妹们说得最多便是:“既然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寂寞;既然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坚强;既然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既然选择了援藏,就是要义无反顾,坚持前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西藏山南当第二故乡,把藏区百姓当亲人,挂在心上。”
 
 
  “选择援藏,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承担,这种责任、这种承担,是对组织信任的一种承诺,是对藏区群众的深情。”正是有了汪洋医生这样的人,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和无私地奉献,才有了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才有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他用自己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践行了一名湖北援藏医生所具备的高尚品质。 
 
  采访结束时,汪洋向笔者说出了他的下个“一年计划”:向组织申请,再留任一届!因为,他还有很多没有做完的事情:琼结县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阿佳玉珍的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腹水还没痊愈;独自一人在家的患有高血压的德吉奶奶要按时吃药;患有先天愚型的小布琼要定时复诊……我都拜托给了科室的同事们,但是我想我明年还会来,继续这些未完成的“热爱”!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