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守望高原,“东风门巴”的西藏情

时间:2017-07-13 13:0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守望高原,“东风门巴”的西藏情


援藏医疗队示范除颤设备使用流程

贡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向东风总医院援藏医疗队员献上哈达

  特约记者 黄小凡

  天空,蔚蓝而清澈;真情,跨越万水千山。7月3日,东风总医院第十批援藏医疗队顺利抵达目的地——西藏贡觉县人民医院。

  向前!向前!同胞的呼唤,医者的心声。2003年至今,东风总医院选派10批共37名医护人员进藏支援。东风总医院,这所十堰市最早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风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以医者大爱的从业作风、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为藏族同胞送去健康,为当地医疗机构送上服务,圆满实现农牧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东风门巴”,是藏族同胞的亲切称呼,也是对这群戍边医疗战士的最佳释义。

  “苦环境”遇到“坚强派”

  ——医者情怀不忘初心

  2003年,东风总医院医疗援藏工作正式启动。优选出的骨干医护准备开展各项服务工作,而高原反应却给队员们一个猛劲的下马威。

  西藏环境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缺氧、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度高。面对恶劣的高原气候,医疗队员坦言:“什么都不难,就是呼吸困难;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空气。”几乎每名进藏的医护人员,身体都会出现细微变化,嘴唇干裂、鼻孔冒血丝、头晕胸闷。

  消化内科医生郝良成,高原反应强烈,连续20多天出现剧烈头疼伴呕吐。肾病内科护士长葛梅,每天早上起床时嘴唇干裂,严重时甚至会出血。肝胆胰甲状腺外科医生吴红伟,皮肤被高强紫外线晒得黑亮,呼吸急促鼻腔就会出血。妇产科医生朱承义,在西藏支援了3个多月,与藏族同胞在一起已看不出是汉族汉子。

  环境的考验是外部的、短暂的,在驻藏期间最难熬的是寂寞。正如队员们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几个月见不到家人,心里总有些孤独。”热水定时供应、时常断电,更别提网络信号了,每天靠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葛梅说,援藏队员们经常互相称为“战友”,因为真的如同战场上的战士一般,与环境和自我作斗争。

  红润的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黑红、头发也因常被风吹显得凌乱,有些男队员们被当地医护打趣地成为“野牦牛”。是的,野耗牛。奋战在高原之上的东风总医院人,正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用野耗牛的行动诠释出“东风门巴”的深刻内涵。

  “无助者”遇到“施救者”

  “拉脱契(非常感谢)!拉脱契!”贡觉县卫生中心主任巴桑提起东风总医院援藏医疗队赞不绝口,感谢之情溢于言表。实在、肯干成了医疗队的代名词。

  高寒气候抵不住队员们热血沸腾的激昂,他们在贡觉县人民医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没有呼吸面罩的情况下,使用塑料输液瓶自制新生儿呼吸面罩,成功将濒临死亡的新生儿从死神的镰刀下拉回;在无输血条件下,能够做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零死亡率;仅用心电图和胸片,精准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快速反应挽救危在旦夕的患者生命;在没有多巴胺的情况下,顶着巨大压力使用乌拉地尔配比利尿合剂抢救难治性心衰藏民;在没有腰穿针及特殊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多名急性脑膜脑炎患者起死回生;在没有专用胸管的情况下,用导尿管代替胸管,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外伤血气胸小伙儿有了生机……

  抢救不分昼夜,大爱永无疆界。在青藏高原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医疗救治景象中,还流传着藏族同胞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

  一个掉入火盆的2岁女童,全身大面积烧伤,在严寒中光着大半个身子不住地哭泣。患儿声声啼哭如同一把尖刀翻搅着队员们的心,他们立即连线东风总医院专家急会诊。女队员冷亮、董耘含着眼泪,为孩子赶制出一件适合烧伤病情穿着的衣服。医生郝良成和袁鹏匆匆买回婴儿食品,喂女童喝上香甜的牛奶。

  第八批医疗援藏队队员、妇产科医生梅春美凭着双脚,走村串户地开展巡回医疗服务,为贡觉县1镇11乡的藏胞送医送药送健康。通过一个多月的坚持,完成了当地乡镇妇女的免费孕检工作,发放宣传资料数千册。

  在为幼儿园儿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时,医疗队发现排队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一问才知道附近的家长把孩子们都带来了。医疗队不吃不喝,半天时间检查了140多名儿童,查出数个心脏瓣膜反流的孩子,一个先心房缺的孩子。临走时,队员们还在反复劝说着家长尽早就医。

  拼出来的路子,干出来的精神。东风总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以“自家人”的心态奋战在青藏高原。用科学和智慧年复一年地瓦解着当地生病不就医的传统,为成千上万的藏族同胞解除了病痛,将“东风门巴”的优良作风烙印在高原之巅。

  “探路者”遇到“带路者”

  ——医疗技术彰显力量

  ——能力建设不断提速

  抢救室、手术室、产检室、远程医疗中心等,一应俱全。剖腹产横切口术、血液疾病新型诊断、消化呼吸疾病新型诊断等,纷纷上马。如今的贡觉县人民医院,一个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疗技术被娴熟运用,一张张缜密医疗大网正在快速从贡觉县向乡镇基层延伸。在东风总医院的协助下,贡觉县人民医院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有目共睹。

  东风总医院设有40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其中曾去援藏的科室过半,并且每支医疗援藏队由医生、护士组合搭配。这种“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围绕专科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积极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在本地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贡觉县人民医院提升自身能力。

  首先,帮助受援医院明确发展方向。援藏医疗队进藏后,在前期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再次评估医院在专科建设、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和藏区疾病谱特征,进一步梳理援助需求,制定帮扶计划。

  其次,接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传播先进理念、嫁接管理经验,援藏医疗队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规范执业行为,优化医陪流程,提升医疗质量。

  此外,优质资源实现共享。今年6月,东风总医院与贡觉县服务中心启动远程会诊。当地医院和群众可以“面对面”享受东风总医院专家服务。东风总医院吸纳6批贡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由主任手把手带教,经过强化培训,贡觉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唐吉新、麻醉科医生张永辉、耳鼻喉医生聂笃进等,都已成长为医院中坚力量。

  东风总医院不断探索西藏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援助新模式,给西藏各族同胞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援助。援藏手记里,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刘鹏这样写道:“藏民们喜欢大量饮酒,因此胃病较为多发,但敢于做胃镜者并不多见。”他发动当地医院一起对藏民做宣教,帮助藏民消除对胃镜检查的恐惧,逐渐树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抗HP治疗诊疗规范的观念。不出三个月,内镜检查例数翻一番。

  东风援藏医疗队队员、检验科袁鹏,对化验室的藏族医生讲解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检验全流程质量控制,室内质控图的绘制,Westgard质控规则的判读,细胞学形态的辨认。结合当地结核性胸膜炎多发的情况,有效开展了胸水抗酸杆菌染色镜检实验。

  东风援藏医疗队队员、儿科医师陈方和超声医师龚心德,利用休息时间指导藏族医生壮吉、旺珍做心脏超声的操作手法,规范切面以及诊断要领,鼓励他们独当一面。

  “授人以渔”让东风援藏医疗队队员、妇产科医生朱承义自豪不已。经过三个月不分白昼的指导,贡觉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主任唐吉新医生应对手术胸有成竹。薛海霞医生各项操作规范有序。医护人员抢救产后出血患者从容不迫,当地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有了有力保障。

  医者仁术点燃生命之火,医者仁术守望至善至美。一项项新技术在雪域高原上“诞生”:第一例胃镜检查、第一例新生儿抢救成功、第一例血液疾病新型诊断、第一例消化呼吸疾病新型诊断……你看,老人紧蹙的眉头舒展了、无助的产妇放心了、哭泣的患儿安睡了,“东风门巴”安心了。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牢记责任、实干担当,构成了东风总医院援藏医疗的漫长岁月,也点燃了藏族同胞的幸福之灯。“因为我们有种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不惧难的精神意志。不论是医疗援非,还是医疗援藏,都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东风总医院领导班子言语掷地有声,也给了“东风门巴”最完美的注释——百姓的分量,医者的担当!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