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一颗种子的答案

时间:2018-03-26 09:08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一颗种子的答案

 
这是钟扬在西藏户外采集种子(资料照片)。
  一个人的生命,能够记录到怎样的巅峰?
  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
  一颗平凡的种子,可以为民族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光亮?
  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
  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曾说过的话犹在耳边。
  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边,我们走进钟扬精彩的一生。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
  ——登上植物学之巅,因为他有独特的“种子观”“种子梦”
  2001年,钟扬第一次进藏。有的人不理解:一个复旦大学的著名学者,为什么要跑到边疆搞科研?
  原来,钟扬在复旦大学重建生态学科的工作中越来越意识到,许多物种在消失,保存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钟扬瞄准了一个地方:西藏——这里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和种子采集。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是钟扬的“种子观”。
  “假设西藏有一种应对癌症的植物一百多年后没有了,但一百多年前我采集过5000粒种子,并且把种子放在了一个罐子里。后人拿出来种,即使只有500粒能活、50粒能结种子,这个植物不就恢复了吗?”
  这是钟扬的“种子梦。”
  这个梦一追,就是16年。
  有人问钟扬,一天到晚采种子,没有任何眼前的经济利益,值得吗?
  “功成不必在我。”他回答:“假设一百多年之后还有癌症,又发现有一种植物可以抗癌,但也许由于气候变化,这种植物已经消失。人们会想起,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好像采集过。”
  “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他是熬出来的“种子猎人”,随身的只有“老三样”“死面饼子”
  这是一种细长而直立的小草,花苞绽放时,开出米粒一样大的四瓣小花。在青藏高原的千沟万壑之间,这样的小草如同沧海一粟。
  然而,这种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草,却是植物学家珍爱的“小白鼠”:拟南芥。谁一旦在青藏高原找到了这种植物,就掌握了逆境生物学研究的新材料,就能再现高原植物的起源进化过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生刘天猛,至今无法忘记钟老师带着他们寻找野生拟南芥的身影:“他大口喘着气带着我们往山上爬,不放过一个岩石间的裂缝,不放过一颗峭壁旁的小草。”
  在钟扬指导下,许敏和赵宁两位学生利用每个周末到海拔4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探寻,终于在2013年找到分布在西藏的一种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
  钟扬将其命名为“XZ生态型拟南芥”,这既是两位年轻人姓氏拼音的缩写,更是西藏首字母的组合:“这是西藏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回报。”
  在钟扬心目中,有这样一个“小目标”:每一份种子样本,要收集5000颗种子。
  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5000颗种子至少要跑500-1000公里。一天800公里,星夜兼程,已是极限。
  钟扬不是不知道高原反应的厉害。
  西藏种质资源库主任扎西次仁说:“钟老师血压高,刚到西藏时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头晕、恶心、无力、腹泻,但他从不抱怨。每天清晨出门,为了把包里的空间尽量省下来装采样,他只带最简单的东西。”
  两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矿泉水,就是这简陋的“老三样”伴随钟扬走过了16个年头的跋涉——
  钟扬团队采集的高原香柏,已从中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美国药学会认证;
  钟扬团队率先寻获的青藏高原拟南芥已无偿提供给全球科研机构,为全球植物学研究提供了支持;
  钟扬带着学生扎西次仁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将位于青藏高原的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
  钟扬曾说:“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在艰苦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遒劲。”
  ——他是西藏学科“神话”推动者,但无限拉伸的皮筋竟也有它的极限
  “我开始感受到身体内密密流淌的鲜血……”
  2015年5月2日晚,51岁生日这天,一向精神抖擞的钟扬倒下了。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