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北师大燕化附中西藏内高班 扯淡碑

时间:2017-10-19 13:16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北师大燕化附中西藏内高班 扯淡碑

参观民族团结教育长廊

 北师大燕化附中2011年设置西藏内高班,招收46名学生。2016年开始内高班学生扩招至每年135人,未来西藏内高班学生在校人数将超过400人,学校将成为全国内地西藏散插班人数较多的高中校。多年来,学校在“希望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以“家国文化”为精神追求,以“六个一”为工作目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思路,开设了一套民族团结教育精品课程,培养了一批未来建设西藏的优秀人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民族团结教育之路。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出色完成了教育援藏的政治任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提升水平,加强民族团结教师队伍建设

(一)领导带头、全员培训

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门、市教育部门、市民族教育学会组织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培训。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专题学习,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定期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相关理论培训,培训达全部。学校邀请教育部门民族教育机构负责人、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会长、西藏中学李士成校长等领导和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和宣讲。学校定期召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分享成果,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教师的培养

学校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教师的培养,对他们思想上给予信任、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帮助关怀。学校在晋级、评先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教师,校长是满族人,原教学副校长是回族人,曾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特级教师金英华是朝鲜族人,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希望”理念,引领民族团结教育发展

自建校以来,学校就以中央领导题词——“燕化的希望”自勉自励,秉持“希望”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北师大的“家国”文化精神追求,构建独具特色的希望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开办西藏内高班以来,学校坚持西藏内高班学生全散插办学,坚持民族团结教育“六个一”工作目标,立足首都北京开放办学,促进各民族学生深度交流交往与团结和谐。

(一)希望科研 多元促进

学校重视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充分发挥科研理论指导作用,坚持从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以课题带动,用课程支撑,将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多元促进各族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1.资金保障,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于培养“建设家乡,爱党爱国”的民族地区优秀建设者,学校教科研室联合西藏部组织校内外专家设计了一套以“家国文化课程”为核心的“希望”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申报国家级别课题《西藏内高班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探索》。2014年学校获得北京市163万余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课程建设与实施。至今学校逐渐形成了以“素养提升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为两翼,通过课堂学科融入和课外实践活动融入来助推学生素养与能力协调发展的课程机制。

2.校本课程,支撑民族团结教育高效进行

(1)党团课程培养家国情怀

学校领导积极参加课程设计并亲身参与课程活动,马熙玲校长、任德鸿书记、刘燕飞副校长等学校领导为学生开设党团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

(2)时政教育拓展国际视野

为了引导正思维,传递正能量,拓展西藏内高班学生国际视野,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扫描”,利用校本课程时间,进行系列时政专题讲座:《扭断绞索,走向深蓝——解析东海防空识别区》《甲午风云话国运——中日关系两甲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中国抗日战争70周年专题》《捍卫南海主权,浇筑历史丰碑——解析南海问题》。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学生爱国情怀,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二)希望教学 学科融入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和学校各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团结意识

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发挥学科优势;联系实际,专题研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政治学科开设的专题教学“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常识”,语文学科开设的“中国古代诗歌”、专题教学“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历史学科开设的“燕山访古”等。通过学科融入,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文明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观念,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

2.学科活动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家国认同

学校将学科实践活动与游学活动进行整合,开设了“人文实践课程‘阅读经典探访名居’——走进北京古迹名居”,采取校内学习和校外参观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曹雪芹、孔子等历史文化名人,进一步理解《红楼梦》《论语》等名篇。通过“我爱首都北京”跨学科社会实践拓展体验活动,让来自雪域高原的学子感受到北京的魅力和国家的伟大,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开展跨学科游学活动——“齐鲁情未了”,师生同登泰山之巅、同朝儒家圣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

“家国文化”浸润心灵,激发民族团结教育活力

本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原则,学校西藏内高班形成了独具特色、深入人心的“家国文化”。“家国文化”的核心追求是“我们都是一家人”。“家国文化”的内涵是: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追求卓越、荣誉至上、乐于奉献、团结一心。

(一)“我们都是一家人”

1.社团活动促进交流融合

为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学生的大局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学校努力搭建学生交流交往平台,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文体活动,针对西藏内高班学生开设了诸如“点亮智慧人生”“鲁豫有约”“感悟北京文化”等一系列特色社团活动,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牢固树立“民族一家亲”观念,形成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家国文化”。

2.人文关怀铸造家国精神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藏内高班学生因气候差异,到校后身体多发疾病。学校教职工把西藏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及时带生病的学生就医买药,生病的学生均得到有效治疗,身体得到康复。我们深知,孩子在疾病困苦中受到怎样的待遇,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学校西藏内高班渐渐地铸成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精神追求。

(二)打造“家国文化”教育场

精神文化的追求应该有物质的载体。学校西藏内高班家国文化一方面通过校内外政府部门的网站,国家教育期刊报纸,校内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电视、教育专刊及学校图书馆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申请北京市专项,建立西藏内高班学生工作室、民族团结教育展厅和民族团结教育文化长廊,把希望民族团结教育办学理念直观化,把家国文化精神视觉化,形成教育场。

与此同时,所有周末及寒暑假,西藏内高班均有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如希望绽放——西藏内高班歌舞嘉年华、“希望连心”——党员与西藏学生结对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北京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嘉年华展示活动、心连心趣味运动会等。所有的重大节日,西藏内高班均有大型的文艺晚会,比如“相亲相爱度中秋”“一生一世陪你走”元旦晚会、“中华民族一家亲”春节晚会、“民族大团结”藏历新年晚会等。

“家国文化”教育,以其强大的育人力量,搭建起民族交流的桥梁,加强了民族团结,承担着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教育援藏,国家富强”的光荣使命,彰显出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成才报国,诠释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成人成才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爱党爱国建设家乡是内高班教育的核心。2014年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学生会主席扎西平措“建设家乡、服务人民、回报祖国”的誓言,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表达了在学有所成后,建设美丽家乡、报效党和国家的愿望。截至2017年9月,学校共招收468名西藏学生,已有188名毕业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如今,学校西藏内高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西藏地区、北京市乃至全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东珠海四中、北京八十中等全国各地兄弟学校前来交流学习。在天津、西藏、北京多个民族团结教育研讨会上学校的发言受到与会人员的认可,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影响力在逐渐扩大。

励精图治,铿锵而行。六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下、在各级领导慰问中,西藏内高班的孩子们在民族团结教育的沃土上播撒金色希望。北师大燕化附中不仅肩负着“燕化的希望”,更担当着“西藏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学校培养的西藏学子定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承担起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梦想!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