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王秋杨:回到阿里 守护西藏

时间:2017-12-20 09:09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王秋杨:回到阿里 守护西藏


王秋杨 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创始人、今典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
王秋杨 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创始人、今典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
  电影《冈仁波齐》中每出现一次藏民们在路上磕长头的场景,王秋杨眼眶就发紧一次。
  事实上,这部电影被不少观众评价“丝毫不煽情”“没有动荡的悲喜,却有真实的力量”。早在十余年前就与西藏结缘的王秋杨,很难说清自己为何如此动容,后来她说,是被藏民那种纯粹而虔诚的“相信的力量”所打动。
  2003年,王秋杨自驾前往西藏,从此开始了与阿里的公益情缘。后来,她创立面向藏区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取名“苹果”。她说,这个名字象征着温暖和善意,希望和热情,以及她对西藏阿里那片土地的爱与期盼。
  一旦行走在西藏街头,头上编着彩色小辫,身上穿着藏族特色的衣物,王秋杨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样的自在让她14年来不断回到西藏,回到阿里。她说,在那里,有一种“为自己的家乡人做点事情”的感觉。
  “我们要真正给阿里带来什么?”王秋杨的答案是“幸福”。她希望看到的,是阿里的孩子们踏踏实实地,按照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去自由自在地生活,是“有选择权利的幸福”。
  登山,是为了和山待在一起
  2003年5月11日至17日,为了纪念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现场直播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全过程。
  在北京,正值非典肆虐。卧在沙发里百无聊赖地调着台的王秋杨看到这个直播后,一下子坐了起来。
  她自幼跟随父亲所在的部队,在福建深山中长大,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电视画面中纯净、圣洁的珠峰景色以及登山者与之相遇相处的状态让她着迷。
  在那几天里,一有空她就开着电视,伴随着登山队攀登的每一程。5月17日,当这支由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时任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等人组成的队伍最终登上珠峰顶峰,在蓝天下徐徐展开五星红旗时,配着国歌,王秋杨瞬间热泪盈眶。
  仅仅透过电视屏幕,王秋杨就感到了一种来自西藏与珠峰的神秘召唤,那块土地与大都市中的一切看上去如此不同,却又是那么熟悉亲切,她几乎立刻作出决定——“我也要去西藏!”
  这个决定将她引向了之后多年的两个生活重心——登山与公益。她先是从北京出发,与好友任伟杰二人一同自驾去西藏考察了一大圈,五十多天风餐露宿,光车胎就爆了13次。从西藏回来后不久,她结识了王勇峰,加入了登山的行列。
  王勇峰很快发现,王秋杨在登山上颇具优势。一米七的个子只有54公斤,高原反应比别人轻不少,换句话说,在5000米的海拔高度,她的高原反应往往等于许多人在3000米海拔的反应。
  王秋杨原以为,登山是一种集体的、专业性很强的大型运动,直到2003年10月第一次登顶云南哈巴雪山,她才发现,登山其实是一种很个人的体验。在行走中,越往上走人越少,队友们前后相距甚远,很多时候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从城市里忙碌拥挤的生活与生意中抽身出来,在山里行走,她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快乐,“登山就是一直走嘛,往更高的地方走。这个翻山越岭,就跟我小时候在福建山里头,背着书包,挑着担子去上学挺像的。”
  最初开始登山时,王秋杨并未想过要完成怎样的计划,但是一经出发,就越走越远。在全世界最高和最远的地方,她看见了令人惊叹的风光;也在那些美景相伴的经历中,遭遇过巨大的危机。
  在王秋杨登顶珠峰的途中,8300米的营地帐篷旁,曾躺着一位遇难者的尸体,脚上穿着和她一模一样的登山靴;在登顶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之后折返途中,她与队友遭遇当地土著“突然翻脸”,在印尼原始森林被困多日;在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山,王秋杨和队友遇到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雪,登顶后下撤时,她迅速失温,一度失去意识。在那场风雪中,有7位登山者遇难……
  在阿空加瓜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清晨,王秋杨睁眼看到队友们因为担心她而几乎一夜没睡的憔悴面容,突然开口说了一句“登山真好”,“队友们哇地一声就哭了。”
  这些路途中的惊险从未让王秋杨心生退意。年少时她非常喜欢三毛,总是幻想着山外面的世界,但当她真的走出山区,在繁华的商界做得风生水起时,她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依然眷恋着那片大山——那是她从未真正离开的精神故乡。她登山,并非如许多人一般是为了征服,而更多地只是为了“能够和大山待在一起”。
  2010年,在完成“7+2” (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南北极点)之后,王秋杨想起了南美印加土著人的一句谚语:赶两天路要歇一天,否则你的灵魂会跟不上你的脚步。
  不知不觉完成了个人登山事业的里程碑,而2003年开始的公益事业,让王秋杨继续不断回到阿里,回到大山。她说,这件事情可能永无止境。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