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事业扫描 易小玲

时间:2017-11-15 11:05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事业扫描 易小玲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形成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草原牧场,开遍河谷良田。

而今,走遍全区,给人一种置身于美丽画卷之中的感觉。人们可以看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各族儿女,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美好的蓝图,共同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血脉相连一家人

朗杰林村,隶属拉萨市空港新区甲竹林镇。在这个有着325户、860人、以藏族为主的村庄里,藏族和汉族结亲家庭有24户,多年来在当地传为美谈。

37岁的李士荣和达娃央宗就是其中一户。李士荣是四川省内江市人,在工地上认识了朗杰林村的达娃央宗,两人于2002年喜结连理。平时,李士荣就到拉萨建筑工地上干活,每年可有七八万元的收入。经过全家的辛勤努力,他们在2007年盖起了藏汉结合风格的新房。

当地干部介绍说,十几年来,李士荣和妻子任劳任怨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岳母,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即使是藏族女婿,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

朗杰林村党支部书记、58岁的尼玛次仁见证了24位汉族女婿先后落户本村的全过程。他说,村民思想解放,年轻人婚姻自由,找一个对你好的就行。

如今,“大家是血脉相连一家人”已成为朗杰林村人的共识。在外出时,懂技术的汉族女婿会领着一批藏族村民到拉萨等地务工,并在技术上指导帮助。

“在我们村,大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不论藏族汉族,大家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女婿嫁到这里来。”尼玛次仁说,去年,朗杰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万元,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镇东嘎村村民江白,现如今是村里农牧民建筑和运输合作社的董事长。在江白家,数百平方米的农家别墅里,整天人来人往,其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内地的合伙人、技术人员及其家属。

东嘎村农牧民建筑和运输合作社技术力量的成长,靠的就是大批来自内地的民族兄弟。合作社成立初期,江白为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发过愁。曾经与他合作过的内地一家建筑施工单位得知情况后,提出了合作的建议,江白立即答应了下来。

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合作是非常有效的。一年后,东嘎村农牧民建筑和运输合作社净赚300万元,实力大增。

走进拉萨的大街小巷,随意看过去,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体现的是兄弟民族一家亲、融入的是血浓于水的民族大爱。

在西藏,像这样自发互相帮助,一起维护民族团结的群体越来越多,团结起来维护好、建设好美好家园,已成为各民族兄弟之间的共识。

团结真情永相传

上个世纪50年代,贡秋曲珍走进十八军队伍。除了帮助十八军料理后勤事务,贡秋曲珍还主动与汉族同志沟通,学习汉语和文化传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随后,她成为十八军的藏语小教员,同时担任藏汉翻译。后来,她在昌都小学退休。

在今天的昌都市实验小学,有许多贡秋曲珍老人的同行,他们在辛勤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教育。江嘎老师对记者说,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互相学习,从小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像我们学校,分汉语班和藏语班,但是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藏族班里有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汉语班里也有藏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

不仅仅是昌都市实验小学,60多年来,西藏全区各中小学校培养了不计其数的双语人才,真正是民族团结的一座桥梁。

平凡中蕴含感动,平凡中积累感动,平凡之中提炼出时代的本质特征,凝结起民族团结的时代内涵。一脉相承的民族团结传统,就像羌塘草原永葆生机,就像珠穆朗玛千万年屹立,就像雪莲花永不凋谢!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