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缅怀!驰骋雪原的抗日名将杨靖宇

时间:2018-03-03 11:50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缅怀!驰骋雪原的抗日名将杨靖宇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率少数战士同日军连番激战,由于叛徒出卖,在断粮5天的情况下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壮烈牺牲。
他曾发出最震撼人心的拷问:"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近日,有关两名年轻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一碉堡前摆造型拍照的相关新闻引发全民愤怒。
在杨靖宇将军殉国78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陷入深切的缅怀和追忆。一怒一悲之间,究竟是因为什么?
东北民众对将军的昵称是"大老杨",当年他和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因为他用兵如神,在敌人眼中,杨靖宇是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他是抗联中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极有经验的优秀将领,也是中日双方公认的游击战大师。


但实际上,杨靖宇将军的直属部队兵力并不是很多,他身边的部队,通常只不过千人上下。既然如此,他为何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影响如此之大呢?
如果看杨靖宇部队的活动区域,大约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与其他部队寻求生存和发展不同,杨靖宇的一路军之存在,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游击区位于伪满洲国东边道地区,核心区域位于由沈阳、长春、丹东、图们4座城市组成的四边形中央,这正是关东军和伪满洲国的关键要地。这里向南可切断沈阳与丹东之间的安奉铁路,向北可切断长春到图们的京图线,严重威胁着日控朝鲜与伪满之间的交通线。
因此,这支部队是钉在日本本土与关东军之间咽喉要道上的一根钉子。如果能够坚持到大反攻时刻,杨靖宇的抗联一路军完全可以成为切割日本关东军退路的关键棋子。


谁的咽喉上钉一根钉子也不会好受。日军因此不断调动兵力,对杨靖宇部队反复发动攻击。正是由于这一地区是敌军密集活动的区域,杨靖宇所部针锋相对地采取分散化的布局,来减少后勤压力,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这是杨靖宇身边一直部队不多的重要原因。
但这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却堪称游击战的精锐,日军在自己的文献中,称他们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一骑破千"。
在杨靖宇这位游击战大师的指挥下,这千把人的部队,始终活跃在日军心脏地带,周旋于日军的刀光剑影之间,被日军称为"东边道之癌"。
在1938年到1940年期间日军认识到杨靖宇的威胁,对长白山组织了大规模进攻。由于是孤军苦战,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逐渐进入到非常艰难的时刻。杨靖宇身边的部队越打越少,由于叛徒的出卖,日军死死地咬住了杨靖宇。


影视剧中的杨靖宇
在围捕杨靖宇的过程中,一支600多人的日军讨伐队因伤冻和掉队造成的战斗减员尽然达到了500多人。
在战后的统计之中发现,仅仅为了追击杨靖宇一个人,日军就动用了这一年日本整个GDP的1%。换句话说,假如中国当时有100个杨靖宇,那么日本的国库将会被全部花光面临破产。
杨靖宇最初刚到抗联的时候,就带来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他在跟战士们接触的时候,战士们即便有过错,他从来不打骂战士。他最严重的话不过是,"岂有此理"。
他艰苦的精神也散发着暖温:他剩点粮食,要给战友先吃。而今走进蒿子湖密营--他们曾经辗转的地方,人们才发现当年他们吃的竟是橡子,这是野猪才吃的食物啊。
然而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作为司令官来讲,他跟战士们吃的尽是这些完全称不上食物的东西。


在最后的危难之际,面对余下众人"死在一起"的要求,杨靖宇将军决绝了。为了战友,他甘愿只身诱敌。他说一起死了没有意义!
他命令剩下几个人在树林中藏好,自己却孤身领着敌人在白山黑水间"兜圈子",这一转就是五天五夜--在这期间,杨靖宇将军一人在几百日伪军的追击中艰难辗转。这是保全战友兄弟的一腔温度。


殉难之地
今何在曾说,"能决定未来的,只有历史。"历史是有温度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壮举作为最具正能量的历史事件,激荡着炙热的温度……君子藏器于身,温度缔造感动。
在民族危亡之际,抗联的温度长存。
日军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日军清理杨靖宇将军身边的遗物,一支带着体温的口琴静静地躺在他衣物中。据战友回忆,杨靖宇将军经常为大家吹口琴,甚至教小战士们吹。
这该是一段怎样明媚的时光!然而,这又是一段最凄苦的岁月。杨靖宇将军牺牲前多日未进一粒粮食。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竟还随身带着一支口琴。


回忆那段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更加领略到,他们俊采星驰、风采动人。
世界有时就像黑白照片那样对比鲜明:革命给予了军人丰富的苦难,但那里人们却总用年轻的诗情裹挟着红色的思潮。他们有着可爱的风度,追求理想国的心之一隅。
如果说精神却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复全然透明。那么风度就是精神其上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
民族解放之路汹涌这一片历史,指点了至今的蕴藏,复活了精神的遗迹。在诗情与远方的交汇处,风度从来不会缺席。
东北大雪天,雪地很深,杨靖宇个子高,在雪地上几下就没影了。日本人个矮腿短,雪深没膝,怎么跑也追不上他,抓不到他,就特别佩服他,甚至把他神化了。
但杨靖宇身边出了一个又一个叛徒,最终置杨靖宇于绝境。
第一个叛徒:程斌,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敌,组成程斌挺进队,逼杨靖宇入绝境。程斌不知道杨靖宇跑哪里去了,但知道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营。杨靖宇之所以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气温的东北深山老林中生存下来,就因为山里有很多密营,每一个密营里都有粮食,有柴火,所以他冻不死饿不死。程斌知道这些密营的地点,带领"讨伐队"把密营全部捣毁,逼杨靖宇入绝境。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年2月带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此人2月份叛变,杨靖宇3月份牺牲。
第三个叛徒:张奚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杨靖宇最后壮烈牺牲,被自己的特等机枪射手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射杀。


第四个叛徒: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张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最后有一段赵廷喜与杨靖宇的对话。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赵廷喜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只剩自己一个的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对赵廷喜说: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真是震人心魄。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仍然有人在用灵魂,用血性,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杨靖宇自己创作的歌词,也是抗联将士们奋战林海雪原的真实生活。
1940年2月23日10点左右,杨靖宇踏着没膝的白雪,来到蒙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那时他已5天5夜粒米未进,周围还有几百个敌人在全力围捕。
1939年冬天,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部队在蒙江县境内浴血奋战了94天,别说吃口饱饭、喝口热水,就连踏实睡上一觉都是一种奢望。


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
直到生命里的最后一刻,杨靖宇还是把枪口对准了敌人。关东军留下的一段战场实录这样记述:"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
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手持双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中其左腕。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语毕,高大的身躯便仰面倒在大树旁,终年35岁。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时间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来,他已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
为了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查看,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连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史料载,这个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
此后,岸谷隆一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研究越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越大。最后,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
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或许日本人对这句话吃得更透。这一衣带水的邻邦,才敢肆无忌惮用称霸的激情划破海面幽蓝的平静,启动侵略的旅程。
所以,当日本人看到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是震撼的。那时,体力尽失的杨靖宇背靠着一棵大树,不管涌上多少波敌人,依旧持枪向日军疯狂射击。将军右手中枪,但依旧骄傲的拒绝劝降,最终直挺挺地倒下。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看到他胃里只余草根和棉絮时,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震撼。岸谷隆一郎泪涌而出,无语凝噎。即使是对手残暴的日本军人,都为他而流泪。
为什么日本人对陈翰章、张自忠也是一样敬佩与尊重?
这是因为中国军人震撼到了他们!


东北大地,茫茫雪原,又是日本在中国战场的绝对大后方,东北抗联面临的围剿情况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中国铁血军人们的嘶吼和抗击却不会沉寂。
他们用年轻的力度震惊土地的轮廓:儿年少如风,儿少年自强,儿无畏苦楚,儿远走他乡,儿征战一方。这是一场力度的较量,胜负的分水岭常在力度之间。生存法则从不回避弱肉强食,那么年轻的托盘上,力度就是称砣。信仰博弈究根到底,成为力量的搏杀。
总有一个声音回荡在耳畔,总有一种誓言升腾在肺腑。军人,当为战争生。兵者,誓为和平存。军人,拥有力度的专利。


历史并未走远,它给予的力度随时可喷薄而出。如果将来会有那么一天,天空不再平静,战火弥漫疆程,我们只有一个请求--祖国,请给一支枪,我将付出我的生命,换取你的安详。
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力度,如果当那一天来临,红旗依旧漫卷,岁月已经峥嵘。我们亦将如当初的他们,化身为子弹,射穿敌人的心脏,告诉他们什么叫中国军人的力度!
建国以后,一张报纸发表了关于将军事迹的报道。报道中,言之凿凿地说将军是安徽人。
不久,这张报纸恰巧被当年同将军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看到。他告诉相关部门:将军是河南人,老家在豫南一带。
1951年,相关部门才循着这条线索,找到了将军的老家,寻到了将军的后人,弄清了将军的真实身份,这时,将军牺牲已足足11年。
得知,自己的父亲就是民族英雄,将军的儿女抱头痛哭。而此时,将军已经离家22年了,妻子也已去世多年。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殉国时年仅35岁。
杨靖宇是将军的一个化名,意为平定天下!
曾有位革命老区的老八路问学生,能讲出几个英雄的战斗故事?学生们一个都讲不出来。老八路尴尬一笑:"我们当初不要命地打仗,就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忘就忘了吧。"
将军的真名差点遗失在历史长河,他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吧,让子孙过上我们今天这样的日子就好。
可是,我们能忘得了吗?
石碑无言,英雄无语,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杨靖宇支队每年都会在将军殉国日举行纪念仪式
一首沁园春,缅怀英雄


沁园春·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杨靖宇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兵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历史的拷问我们不该忘却,将军的事迹我辈更当发扬。我们强烈谴责身着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拍照的不耻行径。民族伤痕绝不可以拿来开玩笑!硝烟散尽但历史不能忘却,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决不可亵渎!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
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