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他志愿进藏执教20年 甘愿成为雪域高原上的浙江雪松

时间:2018-04-20 09:13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他志愿进藏执教20年 甘愿成为雪域高原上的浙江雪松


  “浙江是我的学术启蒙地,我目前的教学和研究模式均得益于在中国美术学院期间的学习和考察。能够代表浙江,在西藏高原延续学术传统的一个支脉,我觉得自己交出了一份勉强合格的答卷。”

  刚从西藏林芝考察完毕,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美93级艺术史论本科毕业生熊永松就立刻赶到杭州,在母校九十周年的校友论坛上,5分钟的发言赢得了台下校友代表们长久的掌声。

微信图片_20180419114353.jpg

  作为国美第一位志愿进藏执教的学子,熊永松从浙江出发,像一棵雪松,扎根西藏高原20年,成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有史以来在岗工作时间最长的汉族教师。

育种:去西藏播撒国美的种子

  1998年,即将毕业的熊永松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彼时,他已收到数家高校和出版社伸出的橄榄枝,就近就业并不困难。在旁人眼里,一个光明的未来在向这位“天之骄子”招手。

  然而,他的想法出人意料:响应国家号召,去西藏大学执教。

  “那是个充满理想的年代,大学生都希望为社会做点贡献,国美的学生普遍对于艺术发展负有使命感。”熊永松回忆,“在我印象中,那是几乎所有省份都有国美毕业生在当地工作,除了西藏没有。了解到国家政策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填补这项空白,去西藏播撒国美的种子。”

  父母不支持、学院老师表示担心、自己对西藏缺乏了解……重重压力面前,熊永松背靠着年轻人的热血和理想,仍主动请缨去西藏“开荒”。在那个互联网普及的前夜,他只能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搜寻关于西藏的点滴,在脑海中构造出西藏大致的图景。

微信图片_20180419114359.jpg

  宽慰完家人与师长,踌躇满志的熊永松却在出发前夕得了重感冒,不得不打点滴退烧。眼看着入职报到的时间迫近,焦急的他想到了一个下策:加大药量以缩短治疗时间。医生理解他的想法,又耐不住他的再三请求,最终顺从了他的意见。“当时不太懂医学知识,只是觉得有点疼。然而幸亏当时年轻,身体吃得消,放到现在命都可能没了。”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离开杭州前,为防身体不适,熊永松特意在学校附近的新华书店里买了两本应急医疗手册,然后独身一人搭乘前往西藏的列车,踏上了漫长的入藏之路。 

落地:“老西藏精神”在指引

  从海拔40米左右的杭州,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熊永松面对的是自然差异和文化隔阂的双重考验。但似乎是和西藏有缘,他并没有感觉身体出现太大的异常,大学里的师生也基本会说汉语——自己融入西藏的速度比预想中快得多。

  由于研究领域是民间美术,熊永松需要深入民众,在西藏各地奔波考察、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已是家常便饭。他坦言,在西藏进行考察研究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确实有些超出想象:西藏地广人稀,部分相邻县城要开车一整天才能抵达;户外紫外线强烈,不加保护对自己的皮肤和视力造成了损害;受限于当地经济水平,有时连填饱肚子都不易,还要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登山考察……

  熊永松记得,有一次驱车前往昌都考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驾驶后,途经一处约有60度斜坡的道路,自己如履薄冰地通过后没多久,就听见车后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刚刚经过的陡坡突然塌方了。他现在回想起这件事仍心有余悸:“就像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冒险。”

  每当感到煎熬时,熊永松就会想起“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是他入藏前就已耳闻的说法,入藏后日渐成为指引前行的精神铭文。而在高原呆的时间愈久,对“老西藏精神”体会愈深,他的胸怀也如高原苍穹一般愈发辽阔:“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比如高原上美景迷人、少数民族文化醉人、兄弟民族情谊暖人。学会享受这样好的一面,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事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苦和牺牲都不算什么!”

  如今,熊永松已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正常教学任务外,他还经常为学生补课辅导,晚上回家后继续查阅文献,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曾在暑期前往藏大交流的国美学生们目睹了他的工作状态:晚上11点,经过一天的劳累后本该好好休息,熊教授却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教学任务,还在导师办公室里整理第二天所需的教学资料,为晚归的学生解答学业难题。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