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的“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国特有的风格。
汉服出行、汉服婚礼、民乐新奏、非遗传承……近年来,国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融入生活,成为当代人文与生活价值观的新潮流。
承托得住历史,才奔赴得了未来。国风之所以“出圈”,因其并非将传统的、古典的文化元素加以简单堆砌,而是将东方审美的意境、处世哲学的中正、昂扬崇善的情愫予以创新表达。意蕴悠长的表达,让人从中获得丰沛的精神滋养,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中学会思考。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国风美学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惊艳亮相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跃然舞中。此外,戏曲荟萃节目《生生不息梨园情》、景观太极《行云流水》、武术节目《乳虎啸春》、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等,国宝、戏曲、武术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纷纷精彩呈现。
在北京冬奥会上,国风之美也于无声处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月4日,四年一度的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这一日,恰逢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倒计时短片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了一句诗词或俗语,绝美又梦幻。中国结、“折柳”送别……在闭幕式上,国风再现,完美诠释了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向世界传递出东方大国的气概与胸怀。
饱含生命力的国风,仅仅用“流量密码”去笼统概括是不妥的。相反,它既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生长,不急不慢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也需要大胆吸收时代元素,创新表达方式,破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播之道。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一组数据引以为证:2021年,B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1.77亿,18-30岁人群占比约七成。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自己的才华与特长,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与推广国风。比如,95后姑娘彭静旋留学期间身穿汉服在欧洲街头弹古筝,生动诠释“音乐无国界”。
国风盛行的背后,激扬的是深沉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在这东方时尚里,我们有幸,感知中国的世界,遇见世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