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西藏山南隆子县发现早期塔庙建筑及壁画

时间:2018-01-09 09:31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西藏山南隆子县发现早期塔庙建筑及壁画


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日当镇南十余公里,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向狭窄的河谷,干枯的隆子河支流发源于这里。果拉康遗址就坐落在这条河谷内,地属日当镇日当村果组,现为村民平措多吉的住宅和私人佛堂。
从外形看,这是一座颓败的古塔连接着简陋的民宅,由于它既不是公共寺庙,又没有寺名,因此,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均未被发现。2017 年7 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藏山南地区文物局组成的调查组,根据隆子县丢热寺活佛洛桑益西和寺庙画师提供的线索,首次发现了这处遗址及其壁画,并命名为“果拉康”遗址。
遗址概况
遗址由佛塔和环塔的附属建筑组成,长20米、宽17.8 米,方向正西方。佛塔残高9.4米(包括塔刹的总高度为11.1米),底部为四方形塔基,北侧边长9.7米,西侧边长9.6米,其上有四层塔阶,再上为桶状覆钵形塔瓶,顶端的十三刹为后期重修。

佛殿(暂称)位于佛塔的东南隅,殿内东西长6.8 米、南北宽3.2 米,西壁下设一供案,放置佛像及供品,佛殿西半部的南、西、北三壁,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旧壁画。
佛殿西侧的建筑旧称“察康”,原为两层建筑,现已坍毁。

佛殿和察康的南侧为回廊建筑,回廊内部又分割成四间方形小间,互相以门道相连,每个小间相对独立,东西长1.9 米、南北宽1.6 米,顶部辅以木板,边框以三层阶梯状木条叠涩,四角复置以横木,形成双重套斗形立体结构,木板与其上的“阿嘎土”之间,布满陶制的宝瓶,厚约20 厘米。墙体底部用岩石、片石叠砌,高约1 米,其上为夯土或土坯,立柱嵌入墙体内。从回廊东面进入的第一、二小间的顶部藻井,保存有较完好的壁画,第三、四小间的顶部已经坍毁。佛塔西面、北面的建筑现已不存,从佛塔西缘的墙面观察,原来也应有连接建筑,由此推测,原有一条环绕佛塔和殿室的围廊存在,并构成完整的塔庙建筑。佛塔东部的建筑墙体新旧杂揉,显然有过后期的改动。
壁画内容
从佛殿南壁中部、西壁到北壁西部,共绘有七尊大像,推测为七佛,接着为十一面多臂观音、金刚萨埵、绿度母三尊大像。每尊大像四周皆绘有小像,以棋格状分布,题材为小化佛、上师、度母等,底部为持金刚、吉祥女母、黄财神、护法等小像,其中出现多尊持金刚双身像。

回廊第一、二小间的顶部木板上皆绘有坛城图,图案基本相似。从残迹复原,坛城由内、中、外三层金刚环、墙组成。中台造像不清,可能为毗卢遮那佛,外侧是以八瓣莲花形式安排的八个造像,面朝主尊,呈放射状排列,可能为四叶四佛和四隅四菩萨,如果这样,就组成了胎藏界曼陀罗的五佛四菩萨结构;中层为中央带有门楼的方形金刚墙,门楼上立法轮,两侧有卧鹿,墙内四角有四尊菩萨;最外层为圆形的金刚环,由外层火轮、中层金刚杵、内层莲花瓣组成。坛城外四角应为四大天王。最外层饰有莲花瓣、金刚杵界道及界道外的花卉、法轮、白象、白马、上师(供养人?)等图案。第一间顶部与四面墙体的连接处,还发现两排藏文题记(尚未释读),藻井的四面墙体上,分布着高约0.8米的壁画,上下皆有边框,保存较为完好。
第一小间东壁中央为金刚萨埵,左右分别为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四周为众多的上师,白度母右上角似有双身普贤像;南壁中央为普巴金刚及眷属,左侧不清,右侧为莲花生像,莲花生四周为明妃及八大变化身;西壁中央为上师像(噶当派?),四周有上师、护法和大成就者,左侧可能为唐东杰布,其左下角出现山峦流泉的装饰,可能与其生平经历有关,右侧不清;北壁中央为四臂观音及两胁侍,左侧为释迦牟尼及两弟子,右侧可能为过去佛,大像四周有上师、财神、护法小像。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