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报告文学作家进藏采风感叹:看到了高于珠峰的西藏人

时间:2017-07-10 12:3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报告文学作家进藏采风感叹:看到了高于珠峰的西藏人


作家纪红建(左一)、罗布次仁(左二)在西藏隆子县隆子镇忙措村采访。

青年作家杜文娟(右一)在山南市采访。

不久之前,全国17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进藏,为自治区喜迎党的十九大文艺创作项目——《中国作家》西藏题材报告文学专刊的创作采风采访、搜集素材。十多天在西藏采风的过程中,作家们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热情,也感受到了西藏的飞速发展和进步。

回到内地后,西藏之行成为了作家们魂牵梦绕的牵挂和挥之不去的惦念。因为西藏,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加丰富而深厚,因为他们,西藏的壮阔、雄奇、瑰丽、丰富、博大和深沉更多了一层生动的诠释。作家们一一写下感言,写下他们对西藏的独特解读,写下他们对这片高天厚土之上生命个体的尊重,写下身为作家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他们胸中已有大义,相信笔下定有乾坤。

往西藏一走,感觉就慢了,脑子一直转得很慢。暗自庆幸,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让你来慢慢感受万物的宁静和时间的缓慢,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这一次,我是为一条路而来。这条路我来回走过两次,第一次从林芝到拉萨,这一次从拉萨到林芝,其间隔着七八年岁月,说是一条路,其实又已不是同一条路。每一条路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我感觉到了它的深邃和复杂,我想探寻和揭示其中的奥秘。这是我此行的使命。我觉得这条路就是对西藏历史变迁的最好注解,最形象的诠释。

——陈启文

整个“五月”,我都在阅读西藏、畅想西藏、进入西藏、漫游西藏。我将我的全部身心给予了西藏。经过了“五月”的洗礼,西藏于我,不仅不是猎奇者悬置半空的“传奇世界”,更不是别的作家笔下的“别的样子”,而有了独属于我的模样。

事实上,西藏并不遥远,西藏并不神秘。对西藏最大的敬意,不是仰视或俯视,而应是平视。当你用宏观的角度去俯瞰,很容易感到目光所及的都是“芸芸众生”,你会不自觉地以某种异质的状态将人物凸出来或者凹下去;然而,当你的目光是平视时,你会感到对方和你处于同一平行线,你会看到更丰富更清晰的细部。是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的风格,被时代裹挟的命运……都会在平视中变得更加真切。事实上,对西藏的描述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故而,我要用非虚构的纪实笔法,记录下我的诸多感受,并以这种方式完成独属于我的修行,期待更多的人能了解西藏——那真正的、日常的西藏。

——丁燕

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削弱甚至关闭人体的某些机能,促使意志力扩张。来到这里的人们要么被击垮,要么变得更强大。短短十二天,我在西藏看到的固然有弱小的生命,更多的是强大的灵魂。他们有如一代代援藏干部不畏艰险,依靠“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接力付出,使得西藏落后贫瘠的面貌逐渐被改变;又如新一代藏族同胞自强不息,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为家乡的文明进程提供着坚实的原住力量。支撑这些强者的意志力并不直观,它们被西藏强悍的外在风物所遮蔽,不为更多人所知。我希望能写出并传播它们。

——谢络绎

尽管多次进藏,当我走进藏白杨掩映着的琼结县强吉村,有人沉默许久,最终告诉我,一直想忘记他,今天又提起,心又痛了。有人说,他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他走了,村里家家户户为他点起酥油灯,他就是基层农牧民党员代表仁增。通过走访,惊喜地发现,村民的善良超出了我对这个词的极限想象。

——杜文娟

回到内地好几天了,可西藏的山川风貌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这个季节,西藏多数的山是裸露的,灰褐色的群山在蓝天白云下静默无言,仿佛是一幅国画。我也见到了洁白的雪山,白云缭绕,与峰顶的雪相连,目及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非常震撼;羊卓雍湖圣洁瑰丽,雅鲁藏布江湛蓝清澈,西藏的水称得上是天上之水。记忆中叠加拉萨街头的玛吉阿米,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的诵经声,天风浩荡,吹来的仿佛都是一片悲悯和慈祥的情怀,这就是西藏的神奇和神秘之处吧。来西藏,不虚此行!

——俞胜

西藏隆子的沙棘树不高大挺拔,也不俊秀青翠,相貌平平的它,内心却充满着顽强、坚韧和丰富。它的果实可以制成沙棘果汁和沙棘油,能治疗多种疾病;它的树干可以盖房子,枝条还可以当柴烧……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是,它不嫌土地贫瘠,沟渠河边、悬崖陡壁,都有它的身影;冰天雪地,它忍着严寒的侵袭;炎热酷暑,它依然挺立。它不仅征服了高原,同样征服了严寒、酷暑与风沙,它无疑是青藏高原上的强者。沿着隆子河畔向成片的沙棘林望去,我看到了隆子人的高大与顽强,看到了高于珠峰的西藏人……

——纪红建

在拉萨的几天里,有几个早晨我都在清晨6时许便踏着晨曦去到拉萨河边呼吸新鲜空气,看日出。以前的拉萨河冬窄夏宽,由于冬天少雨,拉萨天气异常干燥,为了增加这座城市的湿度,政府给拉萨河筑了坝,使曾经枯瘦沧桑的河水变成了丰盈且风景迤逦的湖,并在河岸的两边修建了公园,莳花植木,安台作榭,雀跃鸟鸣,宛然江南。

清晨的拉萨河,河风习习,水波潋滟,野鸭游弋。白云与远山缠绵,阳光亮丽地透过云朵间的空隙,给大山涂抹一条条一块块金灿灿的色彩,如梦似幻。

十三天时间,眼睛的饕餮盛宴,心灵的怡然旷达,西藏的文化、地理、人民、财富,以及独特的美,让我依依不舍。

——陈新

这次雪域高原之行,我幸运地发现了神秘而古老的文化密码,它既是西藏的,也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它就是长达45卷、50万行的说唱本史诗《格萨尔王》,尽管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其文学价值远远没有被发掘。目前,翻译成汉语的只有5卷,在拉萨期间,我用了一夜的时间,读完了第4卷《木岭之战》,其意境的广阔玄奥、用词的瑰丽丰富、深厚的智慧思辨、独特的宗教哲学内涵,深深地震撼了我。它不但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在艺术上也无可比拟。只是鉴于翻译的局限和障碍,还无法在世界文坛展现其无法超越的价值。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通晓英、汉、藏三种语言,有深厚的诗歌、散文造诣,还要对西藏独特的宗教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有深入了解。由此,我看见了一座新的珠穆朗玛峰,并对此充满了向往与梦想。

——紫金

一走出机舱,一缕缕鲜嫩、纯净、明丽的阳光纵情地撞怀而至,一阵阵轻飏、灵动、怡悦的歌声欢愉地扑面而来,这是我早已想到的西藏。住上几天后,一个个沙漠植树、荒山造林、高原护水的亮丽故事欣然相随,一位位森林卫士、环保楷模、野保英雄的绚丽事迹感人肺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西藏。在神秘的北纬30度环地球带上,只有这里成片生长着原始、雄阔、玄奇的高原森林,只有这里日夜流淌着清润、甘馨、圣洁的生命之水,这是我由衷赞叹而虔诚膜拜的西藏。长江约四分之一的水和黄河近一半的水来自于青藏高原,约六亿中华儿女和无数亚洲人民依靠这里的水生息康乐、繁衍成长,这是我真挚感恩且无比崇敬的西藏。

——张安华

绝伦的美景,虔诚的膜拜,奇妙的习俗,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文图景,极致的藏地风情。何止是惊喜惊心,不觉间已经有一种力量抵达甚或穿越灵魂,带给你感念与安宁,无论你想到什么,仿若都云淡风轻了。坐上返程的飞机,我不停地想到四个字:再回拉萨。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