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最高规格西藏文物展亮相首博

时间:2018-02-28 15:16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最高规格西藏文物展亮相首博


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象雄国王死后用来覆面的黄金面具、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从今天开始,首都博物馆为观众精心打造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正式开展。展览分为“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个部分,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个省、市、自治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13家,共提供文物180余件。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超过9成,规格之高为历史之最。

文明溯源

“文明溯源”是展览的开篇,细小的石叶、质朴的陶器、透着神秘色彩的金器……默默地诉说着一个民族的由来。

珍贵陶罐折射民族融合

“双体陶罐是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器物。双体流畅的独特造型表明该器应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器,很可能是在氏族部落举行祭祀和庆典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礼器,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博策展人张杰介绍,这件文物高18.7厘米、长31厘米、宽15厘米,出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遗址,“在整个卡若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当中仅此一件,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和造型能力。”而在艺术水平和表现形式上,它与黄河流域典型的新石器文化彩陶相差不大。

同样,来自于西藏博物馆的“三角折线纹夹砂黄陶罐”,也能看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交往给西藏地区艺术、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件器物是卡若遗址早期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在陶罐上出现的‘W’形折线,我们在黄河流域和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都能看见,这也佐证了藏民族和周边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融合。”张杰介绍,卡若遗址早期,人们处于较稳定的定居环境,可从事农业耕作且开垦耕作土地非常有限,常常局限在狭小的山谷地段,因而在陶器等器皿的制作上才有可能比较精致、讲究,不仅施以彩绘纹样,器形也很别致、多样。而到了卡若遗址晚期,陶器趋于粗陋、简单,应与经济文化发生改变,由原始农耕经济为主转向畜牧为主有关。

黄金面具反映文化交流

“由于地处偏远、考古发现的研究相对落后,加上缺乏人们所熟悉的藏传佛教内容,历次西藏来内地的展览中,西藏西部的文物、文化鲜有露面。而本次展览,我们得到了西藏诸多寺庙的支持,特意遴选了诸多西藏西部的文物。”比如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本次展览就首次拿出了许多代表之作,其中一件2009年在阿里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分外惹眼。

“这是一件象雄国王死后用来覆面的面具,长14.6厘米、宽14.5厘米、厚0.01厘米,年代约在公元3世纪。”细观这件文物,可看到它由冠部和面部两部分连缀而成,背后衬有多层丝织物。张杰介绍,面具的出土地位于西藏西部象雄国的范围,在该地区同时出土了其它几件黄金面具,反映出象雄国存在的覆面葬俗。

象雄部落的中心位于今天西藏西部的阿里,鼎盛时期曾控制西藏大部和克什米尔地区,“象雄的发展促进了西藏与内地乃至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从这件文物上就有体现。”首先,以黄金面具作为随葬品这一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当时的欧亚大陆范围;其次,在面具上除了绘有象征图腾崇拜的“大角盘羊”纹饰以外,还可清晰看见成对出现的鸟兽,这与中亚、西亚的文化传统相关。“研究认为早在距今2000至1800年前,西藏西部地区就已经与新疆、南亚次大陆联系紧密,并通过新疆与中原、中亚和欧亚草原产生互动和交流。”

高原天路

自然环境的阻隔挡不住人们交往的脚步。青藏高原北接河西走廊与新疆,西南连接中亚、南亚,东与巴蜀为邻,那些高山峡谷、河道山口自古是人们活动的重要通道。西藏地方与内地乃至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高原天路源远绵长。展览的第二部分重点展示了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带给西藏的多元文化物证。同时,体现西藏地方在沟通内地与周边国家地区过程中,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的历史作用。

陪葬织锦上有“王侯”汉字

展览中,一件上有汉字的织锦成了观众关注的焦点。这件丝织品长44厘米、宽25厘米,为平纹经锦,藏青色地儿上织黄褐色纹饰,因织有鸟兽纹和汉字“王侯”而得名,它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丝织品,相当于中原的东汉西晋时期,同样纹饰的丝绸在新疆地区也有出土。“当时西藏地区尚没有生产丝织品的技艺,考古学者推测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这类丝织品应为中原内地制造,通过‘高原丝路’传到西藏,为研究当时西藏西部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交通路线提供了实物证据。”

这件文物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长52厘米、宽38.5厘米的玻璃板夹起保存、展示的,“这并不是后期文物工作者所为,而是发现它的僧人给予的保护。”张杰说,这件丝织品出土在阿里噶尔县故如甲木寺附近,寺庙附近的公路曾被路过的载重卡车轧塌路基,修路时,僧人们发现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封印”在玻璃板之间。而出土时,这件织物正包裹着墓主人的头骨,“故如甲木寺前是贵族墓葬,但其身份目前还不得而知。”

1800年前的茶叶亮相

当然,这条“天路”上也会传递许多商品或者生活必需的用品,本次展览中就有不少出土的文物可以印证这一点。比如,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堪称“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

张杰介绍,通过考古发现的这些“疑似茶叶”出土于公元3世纪,出土时已呈黑色团状,经测定内含只有茶叶才具有的茶叶植钙体和丰富的茶氨、咖啡因等成分,因而可以确定这些植物遗存都是茶叶。据碳14测年,其年代为距今约1800年左右,与陕西西安汉代遗址发现的茶叶并称为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茶叶实物。“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茶叶表明,至少在1800年前,茶叶已经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被输送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

而这些茶叶被发现在一口高12.9厘米、口径25厘米的青铜锅内,“这让许多考古学家推测,它在当时的使用方法,不像现代人是用来‘泡’的,而很可能是用来煮熟后食用的,在内地也有‘吃茶’的说法。”

雪域佛韵

许多人前往西藏,是想远离尘世喧嚣,为心灵寻找一片净土。雪域高原上不仅有纯美的自然风光,还有庄严的寺庙和虔诚的信徒。佛教怎样成为藏民族的信仰,又为何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宗教艺术,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些问题在展览的第三个单元都能找到答案。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