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守护雪域长空,你是我的眼

时间:2018-01-15 09:07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守护雪域长空,你是我的眼


  
  又是一年严冬时。在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两岸,在巍峨耸立的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岭,有一双双眼睛,正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领空。
  站在海拔4900米以上的雷达阵地仰望苍穹,俯瞰群山,除了感叹雪域高原的沧桑与雄奇,我们的目光更多的是被驻守在这里的雷达兵所吸引。
  1962年,人民空军在西藏高原组建首个雷达站,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古铜色的脸庞、乌青的嘴唇、粗糙的双手,这是高原雷达兵的共同特征。还有,他们那一双双眼睛格外有神,因为“雷达兵是天之目、国之眼,是祖国的千里眼”。
  今夕何夕?一年四季,指向苍穹不停转动的雷达,始终守护着雪线之上的这片蓝天。为了千家万户的欢乐团圆,雷达兵的职责和心愿是让一双双电子眼睁得更大,看得更远。随着装备升级、人员更迭,今天的雷达兵高擎一个信念:胸怀新时代强军使命,当好祖国的千里眼。
  雷达兵的眼睛,就是祖国的眼睛。
  新年伊始,雪域高原,冷月悬空。海拔3700余米的西部战区空军驻藏雷达某旅指挥所,灯火通明。倏地,一阵尖利的警铃声划破夜幕,指令标记员、报务员等专业人员冲上战位、严阵以待,进入一等战备值班状态。
  转瞬间,该旅数个雪线之上的雷达阵地全部进入战斗状态,空中情报通过指挥自动化系统源源不断传来。
  望着显示屏上的空中目标渐渐远去,旅长刘世国长舒一口气:“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让我们的使命更加清晰——淬炼锐利的‘千里眼’,确保祖国空天的祥和安宁。”
  坐标:海拔5374米,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 
  高原的眼睛:让视界更开阔 
  寒风刺骨。再次登上阵地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雷达技师伍长明,踏着冰雪,逐一检查雷达、油机和通信设施,眼神专注。
  2008年从昆明某雷达站到甘巴拉雷达站代职进行技术支援时,毅然选择“留下”的他,在这里已整整坚守了10个年头。
  “当年,战备值班完全靠阵地‘一套班子’坚守。如今,值班模式已完全不同。”这名39岁的技术尖子不胜感慨。
  甘巴拉雷达站2012年8月1日正式开启“异地远程控制”的崭新值勤模式,记者不禁提问:“这个新变化意味着什么?”
  “阵地作为‘从控端’实施少人值守,与3600余米休整点的‘主控端’交替担负战备值班,确保了空情保障万无一失。”伍长明一脸欣慰,“上阵地值班的人数减少了,官兵们有了更多时间学习充电、增长本领。”
  说话间,旅指挥所传来命令——“主控端”设备维护,由阵地接替担负战备值班。少顷,阵地战勤人员便到达各自战位。
  雷达方舱内,操纵员、下士胡宁与山下操纵员交接空情后,立即紧盯屏幕跟踪录取空情,伍长明严密监控雷达工作状态;指挥室内,指令标记员、上士李涛迅速上传实时空情……
  当“主控端”接替战备值班时,夕阳已映红了雪山。
  “两套班子”能够“无缝衔接”,靠的是先进的“异地远程控制雷达”,而新型装备对官兵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吃透工作原理,切磋技术难题……站党支部成立了由技术骨干组成的重难点课目攻关小组,开设“雪域讲堂”给官兵授课,在实装保障中不断探索保障之道。
  一次,山下“主控端”突然出现一路通信信号弱的情况,致使雷达信号传输时断时续。在山下“主控端”值班的伍长明,立即与阵地值班技师刘通联系核准阵地上的雷达工作状态,两人在海拔落差1700余米的两个空间协同排查,准确判断并及时排除故障……
  “平时过得硬,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打得赢。”伍长明坚定地说。
  这几年,伴着空军实战化军事训练的节奏,提升“千里眼”复杂情况下的空情保障质量,成为甘巴拉这个大型中转雷达站的训练难点。
  短短数载,雷达站修订完善了《×型雷达战斗操作使用手册》,积累了异地远程控制雷达在高原作战使用的技术经验,圆满完成高海拔高寒地区联合实兵演习等数十项重大保障任务。
  坐标:海拔4588米,某边防一线雷达站 
  年轻的眼睛:让视觉更灵敏 
  “这就是边境线!”在某雷达阵地指挥室,“90后”指导员刘翔指着控制席显示屏上的紫色光线,眉头紧蹙。
  “屏幕上的航线看起来并不密集,但我们发现掌握的每批情况,都关系着防空安全和国家尊严。”现任某雷达机动营副营长、该雷达站原站长高风如是说。
  “老边防”“老西藏”——这是人们对高原军人的固有印象,而在这个边防雷达站,70%以上的官兵却是“90后”。
  兵员成分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刘翔脱口而出:“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敢于向陌生环境发起挑战!”
  “‘90后’更需要价值认同。”操纵员、下士丁光淼说,入伍前,他当过酒店大堂经理,收入可观,当兵为的是实现自身价值。
  高原的风雪,在这些稚嫩的脸上刻下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印记,一双双年轻的眸子里迸发着进取的火花。
  “为何不发挥他们的特点,打一场破解装备难题的攻坚战?”那年,新装备列装阵地后,有人向站党支部建议。
  下士操纵员张铎,是四川大学在读“95后”大学生,大二时他来到高原,只为圆“军旅梦”。第一次上阵地值班,他手心出汗……为克服紧张情绪,他对装备功能一个个试,目标数据一个个核,很快摸清了装备性能,熟悉了业务。
  “守卫祖国的蓝天,任何风吹草动都必须提高警惕!”如今,这名“95后”雷达兵信心满满。
  有这样一个细节。新装备上有个标尺,每一格代表多大范围却没有标注。为摸索准确数据,几个业务骨干对照技术资料联合攻关,在使用过程中反复验证,为机型判断提供了依据。
  一次,执行某项重大任务,他们第一时间识别并连续精准掌握目标,为上级准确指挥提供了可靠依据。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倾听着排长叶佳文轻唱的歌曲《你是我的眼》,记者仿佛看到这群“90后”雷达兵的奋进足迹。
  按照旅里要求绘制重要空情航迹图,总结处置经过,完成重要任务后复盘检讨、总结经验,革新完善10余个应急处置流程……雷达站连续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优秀执勤分队。
  “新时代革命军人,是在强化备战中砺练出来的。”高风说,战友们最自豪的时刻,就是通过雷达屏幕发现重要目标。这群“90后”日复一日注视着方寸荧屏,时刻准备着——当那一天来临!当那一刻来临!
  坐标:海拔4700余米,某机动雷达站 
  移动的眼睛:让视野无盲区 
  这是寒冷季节里,一次再正常不过的机动演练。
  该旅某机动雷达站千里奔袭至海拔4700余米的某地域担负雷达补盲任务。抵达阵地两个小时,官兵们刚完成物资卸载,突然接到命令:迅速转移至另一个阵地。
  军令如山,全站官兵又马不停蹄远程奔袭。
  “××地域出现异常情况,令你站立即机动补盲。”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气温低至-20℃,旅指挥所再次传来“转移阵地”命令。
  “嘟嘟嘟……”急促的集合哨惊醒了梦乡中的官兵。起床、装车、出发……10分钟后,部队迅即向指定地域开拔。
  坚守制高点,终年伴雪山——这是人们对高原雷达兵的基本认识,而机动雷达站的出现则意味着更多。
  “改变了固定坚守的模式。哪里有固定雷达看不到的盲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