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雪域风情 圣地之旅 文艺天地 互联时代 政府上网 西藏旅游 西藏风情 西藏文化 西藏教育 西藏公益 生活

为西藏新疆教育发展输送一支生力军

时间:2017-12-26 09:05     来源:未知    作者:网上百家乐投注
为西藏新疆教育发展输送一支生力军


日前,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在对口支援机制下,每年从内地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赴西藏、新疆支教。为什么要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援藏援疆教师是怎么选拔的?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如何激励、管理好援藏援疆教师?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为何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

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好教师,把教育搞上去,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西藏、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2016年教师节均明确指出,要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在谈到西藏、新疆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作为加强西藏、新疆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同时也是一项惠及西藏、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为了掌握受援地和援助方的真实情况,我们多次与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门沟通,对受援地需求进行汇总;同时调研对接援助省市,了解教师来源情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说。

支教教师如何选拔?

选优配强,充分发挥骨干带头示范作用

按照《实施方案》计划,首批拟向西藏、新疆、兵团共援派教师4000人,并于2018年春季开学前到位,确有困难的省份,经援受双方协商一致,可于2018年秋季开学前到位。支教时间为1.5年,实际相当于6000人。

这些支教教师从哪里来?是如何选拔的?如何激励、管理、保障好支教教师队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教师选拔按照“合理、可持续、可实现”的原则,坚持选优配强,坚持思想政治要求,坚持多种选派形式结合,坚持以关键学科学段为主,每年从内地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包含专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赴西藏、新疆支教。

在具体选人标准上,该负责人介绍,一是要选优配强,从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较高的中小学校选派援藏援疆教师,援藏教师年龄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适应高原工作环境;二是要求支教教师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是多种选派方式结合,对选派数量较多或选派有困难的省市,可以选派新任教师、退休教师、采取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派教师或出资支持受援地招聘教师;四是以关键学科学段为主,以理科教师为主、兼顾其他学科,以中学教师为主、兼顾小学学段,每10—20名教师组成一个工作小组,鼓励组团支援一所学校。

援藏援疆支教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是什么?“支教教师要通过承担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组织教研活动、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从事学校管理等方式,充分发挥骨干带头示范作用,全面推动受援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该负责人说。

如何激励、管理支教教师?

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审、考核评定方面全方位倾斜

内地教师进藏进疆,靠的是奉献精神,但也要提供必需的物质和精神支撑。

“为体现对援藏援疆教师的激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优惠待遇,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审、考核评定等方面全面倾斜,并按照援藏援疆干部和人才政策同等对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收入方面除工资外,援藏教师同时由西藏按照当地同类同级人员工资标准计发差额,援疆教师同时享受新疆所在地区同类同级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在职称评定上,对援藏援疆教师给予重点倾斜。有条件的援藏援疆省市可以对已经符合标准条件的援藏援疆教师晋升一级职称。援藏援疆期间符合受援地上一级职称评聘条件的,可在西藏、新疆参加职称评聘,不占受援学校职数。在考核方面采取正向激励,建立援藏援疆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于援藏援疆期间表现优秀、受基层欢迎的优秀教师,西藏、新疆在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

在具体管理方面,援藏援疆教师在藏在疆工作期间,由派出单位与西藏、新疆共同管理,以西藏、新疆各级党委(党组)管理为主。

“要多为援藏援疆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他们时刻感到组织上有依靠、情感上有关怀,真正安得下心、定得下神、放得开手脚,成为建设西藏新疆的一支生力军。”该负责人说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本月排行榜
Copyright@2017 西藏生活网-西藏人们欢迎您|  All Rights Reserved